結合商界力量 開創「職場教育」模式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CDIA)持守使命
CAPITAL 2024.10.05
CDIA主席陳龔偉瑩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變,為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應對挑戰、抓住機遇,香港需要識變、應變、求變,勇於突破傳統籓籬,敢於創新涉獵新領域;當中,「人才」擔當的角色與作用至關重要,除了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同時還需培育本港的下一代,讓他們成為社會的優秀人才資源,支持整體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然而,在培育下代方面,即使經過多次改革,香港的教育還是停留在應試式的制度,年青人的知識與技能,追不上21世紀的職場需要。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於2013年成立,在十周年慶典上,共有二十多個政府部門代表與五位主禮官員出席支持。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Child Development Initiative Alliance,簡稱CDIA)早於十年前便看到這缺口,於是決定主動介入,肩負起培育青少年的責任,匯聚工商界力量和資源,另闢蹊徑開創出「職場教育」這在香港首見的嶄新模式,設計出「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Youth Work Explorer,簡稱Y-WE)計劃,結合龐大商界的資源網絡去支持學校教育的需要,培育年青下代,讓基層年青人早於高中階段就能接觸真實社會商界,到職場體驗,開闊眼界視野,提升軟實力和事業發展能力,建立人生職志方向,藉以向上流動,從而解決社會跨代貧窮問題。
CDIA主席陳龔偉瑩表示,「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根本性解決結構性跨代貧窮問題,最重要是為青少年提供機會,彌補他們在成長中社會資本的匱乏,接觸社會商界,讓他們親自見識職場、提升軟實力和就業能力,了解現實與自己興趣行業的性質和未來發展,拓展社會人際網絡,見到多元出路和前途的選擇,便能燃點希望,增加自信心和動力,積極向上。」
既是「職場教育」,商界的參與不可或缺。但在香港的商業環境下,作為工商界的中流砥柱,中小企自然以利益為大前提,以培育青少年為己任,為社會締造下代傳承,全靠企業家的個人使命。惟其如此,CDIA多年來亦結聚了450家企業,當中超過半數是中小企,亦有不少大型企業、跨國和上市公司、30多家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等,涵蓋各行各業,同心協力,活出使命,砥礪前行。
滿足青少年多元潛能的挑戰
陳太強調,在提供職場教育,培育青少年發展的過程中,滿足他們多樣化的興趣和潛能至為重要,是計劃的重要成功因素之一。因為配對到興趣職場才能激發學員的興趣和動力,在工作體驗中主動追尋知識、發問,為自己增闢機會,達到興趣學習和積極學習的果效。不然提供工作體驗機會的商界和學員都會覺得浪費時間。
由於每個青少年的興趣、才能和夢想各不相同,這給 CDIA 的工作帶來了挑戰。「我們需要配合同學們多樣化的興趣和潛能,所以必須有足夠的工作體驗崗位,故商界的支持至為重要。
CDIA 將受惠群組的焦點放在高中生,認為是他們成長的關鍵階段。相較初中生,高中生要面對準備選科、要開始𨤳訂職業志向和生涯規劃發展的壓力,所以他們更容易感到迷惘和失落。「高中階段是青少年開始更加認識自己、更有獨立思考,敢於追求夢想,對職業興趣充滿好奇,並對生命開始有更嚴肅態度的時期。他們面對的壓力和需求是現實的,這是他們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也是最適合我們的Y-WE 計劃介入的好時機。」
CDIA獲政府委派成為「共創明『Teen』校友」工作體驗實習計劃的籌辦機構。
CDIA 設計出「職場教育」這嶄新的模式,為年青人有系統和全面地提供廣泛的社會接觸面和真實職場經驗,容許青少年在預先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才派他們到職場體驗,進行不少於一個星期的互動,浸淫在現實的工作環境,發掘自己的興趣、強項和潛能,獵取興趣職場的相關知識,鍛鍊軟實力和技能,解決問題、學懂與人相處、溝通,和肩負責任的重要性,由此而建立自信和人脈,看到希望和未來事業發展的可能性和路徑,激發進入職場的動力,為自己做好職場準備。」
「我們幫助他們追夢,在正規課堂之外,我們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在一個合適的土壤,讓他們接觸現實,因為很多知識和事物是只有經歷過才能學到。」陳太指出,這一階段的干預至關重要,「如果不在這個時候幫助他們,等到入大學或進入社會大學時,他們的心態就會不同。他們會更加依賴朋友的意見,和往往有很多既定的思考框框,反而尚在高中的青少年會相對較易引導。」要誘導和影響年輕人,情況就尤如在一張白紙上添加色彩往往會比在一張已經塗滿色彩的紙張上來得容易,是一樣的道理。
職場教育模式成效具科學認證
CDIA的Y-WE 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是一個配備全方位且具系統的過程,工作體驗機的前期有基礎培訓打底,過程中全程支援至後期亦有反思匯報跟進。陳太特別強調「打底」的重要性,即在正式提供職場體驗和實習前,必須給予青少年充分的準備和輔導。「我們的打底工作非常紥實,確保參加者掌握基本的社交知識和職場禮儀,教授溝通技巧等的軟實力內容,讓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才去應對職場的挑戰。」就連計劃的其他所有持份者,包括提供工作體驗機會的企業和機構、具豐富社會經驗的職志導師,以至家長,老師和社工等,均需參加能力建設培訓,調對各方的期望,全程配合支援,才能讓參加者得到最大得著。
CDIA這種「職場教育」模式,在十年前以至當下均屬十分創新的手法,全無前車可鑑,在摸著石頭過河,經過不斷優化完善,加上借助科技,自行研發系統管理,進行數據分析和報告後,現已發展成一套經科學認證有效的系統——自2019年起,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連續五年進行的獨立調研結果顯示,Y-WE計劃是一個獨特和有效的平台,讓高中學生在公平的情況下獲取有關職業知識和職場教育機會,尤其能改善青少年的職業決策發展自我效能 ( Career Decision Self-efficacy ),以應付未來的工作挑戰。港大更認為,計劃若在社會廣泛推行,會大大有助打破香港一直負面的「跨代貧窮」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Y-WE推行10年,迄今受惠人數超過3,000名基層青少年,參加者的缺席率從 2014 年計劃試行時的的 40% 降至目前的不足 0.1%,反映出計劃取得顯著成效和廣泛被年青人和社會接受。此外,CDIA 不僅注重青少年的發展,還重視支持計劃的逾450家商界企業及政府和非政府部門,及百多名義務職志導師的滿意度,他們對Y-WE計劃的總體滿意率,十年來一年比一年遞增,最新數字已超過96%。計劃的社會投資回報率(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達7.25 倍。不過,陳太謙卑地說:「我們會一如既往,每年計劃結束後都會認真檢討,讓計劃更臻完善,因為社會變得快,年青人變得更快,我們不能因循,一定要與時並進,讓參加計劃的年青人得到更大裨益。」
「正向廿四味」旨在透過「睇正向電影」、「聽正向故事」,幫助年青人建立正向思維,啟動典禮由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主禮。
政府聽取意見 靈活更新制度
其實,CDIA培育下代的努力和成績,早獲政府肯定,2016年已被嘉許為「兒童發展基金的策略夥伴」,2024年更被指定為「共創明Teen校友會」工作體驗實習計劃的籌辦機構。惟其如此,陳太指出,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挑戰,邊做邊累積寶貴經驗,改善修訂,憑着與政府團隊的緊密溝通,大家積極合作去解決問題,加強計劃的實效性,「我們向政府提出了意見,政府亦確實聽取了建議,結集經驗,逐步調整。」
感謝善長和商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CDIA 逐步擴大了影響力,並建立了穩定的團隊落實使命。經歷多次調整和改進後,CDIA 的「職場教育」模式變得更加完善且高效。「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本港的商界非常有社會良知,這反映香港的難能獨特之處,縱然過去社會經濟受到史無前例的挑戰,但仍然有很多企業對我們的工作和下代孩子不離不棄,支持我們,與我們同行。商界參與Y -WE計劃,絕對不只是空談,他們要有實際的付出,尤其對孩子要付出「心」和「力」,香港的商界令我非常感動,是值得港人驕傲和自豪的。」
談到CDIA的營運資金,陳太對社會善長由衷的感謝。CDIA的工作,一直是通過社會善款的支持,沒有政府資助,對社會熱心善長的慷慨,陳太非常感動 :「我們選擇了一條很難行的路,這條路是非常困難地走出來的。特別在資源經常不足的情況下常會感到無力和無助,尤如可能一下子被大浪淹滅,但我們一直繼續堅持,找穩方向前行,完全靠一班對我們的工作有高度互信和認同的善長們的支持,他們令我非常感動,這個光環,絕對是屬於我們的商界、善長們和我們的團隊的。」
CDIA 的長期目標是幫助更多青少年,並通過持續的社會責任和商界支持,為青少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陳太補充,CDIA將商界資源與教育結合,通過這個嶄新的「職場教育」模式,為青少年提供實際的成長機會,幫助他們克服社會資本的缺乏;同時亦為各行各業及早發掘、識別和孕育接班人才;並為國家、社會建立更正面、積極、有目標理想的下一代,創造三贏局面,在政、商、民各方支持下,CDIA希望培育更多積極正面的下一代,在打破跨代貧窮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CDIA的使命,正是支持特區政府青少年發展培育和解決跨代貧窮政策,幫助基層青少年向上流動,最終達致脫貧,為國家、社會建設更正面、積極,和有目標理想、有擔當的下一代。
在進行工作體驗前,CDIA還安排了不少前期培訓,包括機構參觀和專家講座等,讓同學先行了解行業的結構。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勉勵學員把握實習機會,做好「五多」,即是「多看」、「多聽」、「多問」、「多學」和「多想」。